会员专区 | 会员登录 | 视频分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免责声明 欢迎访问[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网],今天是:

爱心专线:0731-89720789

  

首页 > 协会动态 > 社会新闻 > 谁来演绎古老动物的当代传奇?

谁来演绎古老动物的当代传奇?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7日报道(记者  王旭东) 在野生动物保护的物种里,大熊猫是旗舰。两万年前,它经历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高峰的浩劫孑遗至今,目前总数不足1600只。
  在保护大熊猫行业中,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旗舰。1963年,卧龙自然保护区成立,它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熊猫科研繁殖基地,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今年是卧龙自然保护区成立50周年,《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跟随大熊猫专家和保护区离退休干部一起走进卧龙,感知卧龙自然保护区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见证它50年来的非凡成就。
  
星火燎原,保护区日渐完善
  山高林密,气候湿润,这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灾后重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愈发俊秀。
  谁曾想,保护区成立之初却是一穷二白,干部职工加在一起才俩人。田致祥就是当年的那个“二分之一”。1963年,四川省在汶川县卧龙乡关门沟林区成立卧龙自然保护区,当时在汶川县林业局工作的田致祥成为这个保护区的第一人。“两万公顷的深山老林,只有我和一位名叫彭家干的村民来管理。”田致祥说。1975年,国务院将四川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由两万公顷扩大到20万公顷,并交由四川省直接管理。1978年,国务院下文将卧龙收归林业部管理,同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
  1979年,对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年,林业部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编制为250人。同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今年84岁的刘凤山时任管理局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局长,在11月10日举行的保护区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他坐着轮椅跟记者说:“时光荏苒,当年的领导班子成员有的已经不在了。”
  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成立。1983年3月18日,四川省政府在卧龙保护区的沙湾召开了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成立大会,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刘纯夫代表省政府宣布特区成立,卧龙成为中国第一个保护单一物种的“保护特区”。特区与保护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特区第一任党委书记赖炳辉在保护区成立50周年暨特区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感慨:“保护区变化真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无论是环境面貌还是科研水平。”
  在率先攻克圈养大熊猫繁育三大难关,逐步恢复和壮大圈养种群之后,2003年,卧龙又率先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2006年,以卧龙为核心的四川大熊猫野外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同年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工作”,并将人工圈养繁育大熊猫野“祥祥”放归自然。2012年和2013年,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涛涛”和“张想”分别放归自然。“涛涛”和“张想”的放归,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已经从“扩繁保种”发展到“野外小种群复壮”阶段。
  
中国名片,大熊猫走向世界
  人类从来没有像关注大熊猫这样,关注一个单个的自然物种。
  “卧龙对大熊猫保护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保护区可以有卧龙这样的国际声誉。卧龙不仅在生物科学界闻名,还在公众中享有盛誉。”美国国家动物园史密森保护生物学学院物种保护中心主任大卫·威尔特博士在纪念大会上说。他本人对珍稀物种的保护繁殖很有兴趣,对卧龙在大熊猫护理和繁殖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特别是卧龙现在将繁殖和放归工作成功地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棒并且令人激动的项目,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事实上,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全世界大熊猫科研合作交流与公共教育的最重要平台和个体输出基地。目前,中心已经与9个国家11家饲养单位和国内32家饲养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有16只大熊猫走出卧龙,前往国外开展科研国际合作,并繁育成活大熊猫9只。
  “大熊猫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在外交活动中担负了重要角色。”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从1957年到1983年,中国政府赠送给前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墨西哥、西班牙等9个国家,共24只大熊猫。1982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以科研合作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取而代之。从此之后,大熊猫从“国礼”变成了“国宾”,在外国的动物园侨居。2001年,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络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从卧龙前往美国定居的两只大熊猫“添添”和“美香”成为华盛顿最受欢迎的一对“夫妇”。它们繁育的大熊猫幼仔“泰山”后来也成为全球拥有“粉丝”最多的超级明星。
  据保护区管理局党群工作部部长何晓安透露,目前参与国际国内交流的大熊猫80%出自卧龙,中央政府赠送台湾和香港同胞的大熊猫由卧龙提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各类国家重大事件也都有卧龙大熊猫的身影。大熊猫专家表示,在展示国宝大熊猫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生态保护成就,对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传播大熊猫文化、促进中外人民及海峡两岸三地的大熊猫科研和生态文化交流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灾重建,卧龙人精神永恒
  这是一段灰色的记忆,也是一首励志的壮歌。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卧龙遭受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9.47亿元。据保护区管理局介绍,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129人,失踪6人,重伤35人;圈养大熊猫死亡1只,失踪1只,受伤1只;整个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交通、水电和通信中断,包括大熊猫科研、圈养设施在内的系列基础设施严重损坏。98%以上的民房垮塌或成为危房,127.5公顷的耕地破坏严重。地震还引发了飞石、泥石流、山体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破坏面积达4259公顷。
  地震突发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黄建华正在北京医院准备做肾结石手术。一听震中是映秀,立即拔掉吊针,忍着剧痛,飞赴成都。局长张和民当时从成都开会回来,卡在都江堰至映秀的路上,满眼的人间惨剧。他抱定“与卧龙生死在一起”的决心,逆着惊惶失措的逃难人群,走向映秀,逼近卧龙……
  “心手相连、生死守望,卧龙人抗震救灾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熊猫文化专家、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谭楷震后赴卧龙采访。据他描述,地震突发时,卧龙离震中映秀的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天崩地裂之时,研究中心的大熊猫圈舍几乎全被摧毁。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挺身而出,先将35名外国游客送到安全地带,救出了50只大熊猫,还把仓皇出走的“团团”、“圆圆”、“帼帼”等多只大熊猫搜救回来。
  抗震救灾现场党旗飘扬。在党的领导下,卧龙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抗震救灾忙而不乱、社区群众生活安定,全球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得以保存。2008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卧龙特区、保护区管理局党委“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表彰大会上,党委书记黄建华和革命烈士王刚的遗孀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香港特区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及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卧龙的灾后重建工作克服了“交通经常中断、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通信经常不畅、生活极度艰苦”等困难,建立灾后重建机制,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并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历经四年艰苦重建,涅槃重生的卧龙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恢复,保护科研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条件显著改善。目前,保护区管理局正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的目标大步向前。
  我们期待卧龙焕发出惊艳的风采,将那份传奇一直演绎下去。

上一篇:湖南省召开环洞庭湖候鸟保护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江西上饶市玉山县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

版权所有: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ChangSha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双路保利西海岸B2栋1单元4202

联系电话:0731-89720789 邮编:410205

电子邮箱:cswca_2012@163.com

技术支持:视差文化

建议使用1600×1200分辨率  湘ICP备1301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