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专区 | 会员登录 | 视频分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免责声明 欢迎访问[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网],今天是:

爱心专线:0731-89720789

  

首页 > 护蛇专题 > 蛇类知识百科 > 蛇类保护 > 中国蛇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

中国蛇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

蛇类是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爬行动物的一支,是历经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特殊类群。

我国是蛇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已知蛇类864 209[1] ,约占世界2750余种蛇类的7%。蛇是极其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对蛇的利用历史悠久,蛇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药生产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蛇类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经调查统计,全国每年仅食用活蛇达20000t[1]以上,如按每条蛇1.5kg计算,竟达1500万条之多!此外,以蛇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品及蛇作为宠物饲养的数量也日益增加,这些都严重地刺激了蛇类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蛇类资源分布的主要省区,资源消耗严重,野生蛇类的栖息地严重退化和减少。原来蛇类资源较多的省、区,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而原本种群数量较少的省、区,就更是难觅它们的踪影。

这些年来,由于人们对蛇类的需求量增加和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2],导致了许多种蛇类都濒临灭绝。根据相关网站的公布,在地球上近500年以来,已经有大约15种蛇类在地球上消失,而现阶段受到灭绝威胁的蛇类高达近300种,其中有50余种蛇类处于极危状态,9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l50种左右相对也比较危险。我国蛇类受胁的种数为72种,其中特有蛇类受胁种数为25种。全国有43种蛇类已经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占全部种类的21%[3]。无论是极危、易危或是近危蛇种,种群数量均呈急剧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蛇种正面临绝种[4]

由于野生蛇类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致使我国部分省份鼠害频繁发生。这不仅给农林生产带来危害,还会传染疾病,这些都给国家和个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保护蛇类资源已迫在眉睫;强化管理、探索一条既能保护野生蛇类种群,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之路,是摆在保护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内容

1 蛇类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

世界上现在存在的蛇类大约有2750余种,分为l8个科、大约450多个属,蛇类主要分布于北纬67°到南纬40°范围内,其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下来是温带,最少的是寒带。陆地上海拔1000 m左右的山区、丘陵和沿海低洼地带分布最多,海拔2000 m以上的地区分布逐渐减少。

中国已知现存的蛇类大概有209种,隶属864属,占世界总蛇类种数的7%左右。中国蛇的数量和种类按照纬度从南向北逐渐减少,我国北方地区各省的蛇种类不足20种,宁夏和青海最少,东南地区蛇类的分布比西北地区的蛇类分布大约高出一倍。另外,我国有特有蛇种54种,分别隶属于425属,占据了蛇类种类的26%左右[5]

1.1  中国特有蛇类资源概况

1.1.1    中国特有蛇类的分布

中国特有蛇类分布广泛。其中以广西、四川、福建和云南最多,分别有2024种;江西、贵州、浙江和台湾次之,分别有1517种;再次是海南、广东、湖南和安徽分别有1113种;而西藏、陕西、香港和甘肃分别有69种;河南、湖北和江苏分别有45种;青海、宁夏、山东、山西、河北和辽宁最少,各只有1种;黑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则完全没有中国特有蛇类。

1.1.2    中国特有蛇类的受胁现状

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6]统计,结合《中国蛇类》[7]进行分析得知,中国蛇类受胁(包括极危和易危)的种数为72种,其中中国特有蛇类受胁种数为25种(表1),占中国所有受胁蛇类的34.7%,占中国特有蛇类的46.3%;受胁情况最严重(极危)的有4种:香港盲蛇(Typhlops lazelli、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莽山烙铁头蛇(Zhaoermia mangshanensis和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占中国特有蛇类种数的7.4%,占中国极危蛇种数的80%;近危或接近符合易危3种,占中国特有蛇类的5.6%,占中国所有近危蛇类种数的12.5%;无危25种(表2),占中国特有蛇类的46.3%,占中国所有无危蛇类的30.6%;另外有1种蛇类数据缺乏,占中国特有蛇类的1.9%

1.2   蛇类主要分布地区的资源概况

1.2.1    云南省蛇类资源

1.2.1.1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位于景谷县境内,地处云南亚热带南部。经过调查8,威远江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40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8种,隶属l713属;爬行类动物22种,隶属l2亚目718属。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中属国I级保护动物的有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1种;云南省级保护动物有眼镜蛇(Naja kaouthia)和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2种;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黑眉锦蛇(Elahpe taeniura)3种;列入ICUN“濒危”物种的有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1种。

1.2.1.2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蛇类资源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位于云南西部,地处高黎贡山南段东坡,是高黎贡山保护区连接龙陵县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生物走廊带。据文献,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记载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71l属,爬行动物48种,隶属于2930[9]。小黑山保护区小黑山片区记载两栖动物3种,隶属233属;爬行动物5种,即眼镜蛇(Naja naja)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菜花烙铁头(Trimeresurus jerdonii)、山烙铁头和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 yunnanensis),隶属l24[10]。据调查[11],在赧亢片区所采集的19种两栖和爬行动物,全部为与高黎贡山保护区所共有。赧亢片区的面积(13 km2)为高黎贡山保护区面积(1239 km2)1%,不超过小黑山片区面积(74 km2)的七分之一。比较赧亢片区与高黎贡山保护区和小黑山片区物种多样性,以高黎贡山保护区最高,赧亢片区生物走廊带次之,小黑山保护区小黑山片区最低。作为生物走廊带,赧亢片区对高黎贡山保护区和小黑山保护区内物种的交流和扩散可能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

l  中国特有濒危蛇类名录及受胁状况

 

注:中国特有蛇类受胁等级的划分参考《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R-极危;VU-易危;NT-近危;DD-数据缺乏

 

 211.jpg 

 

 

 

213.jpg 

1.2.2    广西省蛇类资源

1.2.2.1  广西百色蛇类资源

百色位于广西西部,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地形复杂,植被繁茂,生态条件优越,是广西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20002007年对百色的蛇类进行调查[12],得知百色有蛇类557,占广西区96种的59.4%,占全国206种的27.7%,表明百色蛇种类十分丰富。其中游蛇科41种,占71.9%,为优势类群;蝰科8,14%;眼镜蛇科6种,占10.5%;蟒科和盲蛇科分别有1种,分别占1.8%

百色的蛇类中珍稀种类较为丰富。57种蛇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蛇1种,占1.8%;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5种,即蟒蛇、滑鼠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占8.8%;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6种,即蟒蛇、白头蝰、眼镜王蛇、灰鼠蛇、滑鼠蛇、金环蛇、三索锦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玉斑锦蛇、王锦蛇、舟山眼镜蛇、银环蛇、圆斑蝰、中国水蛇、乌梢蛇,占28.1%。调查表明:57种蛇类中,优势种仅4种,占总数的7%,而稀有种却达40种,占70.2%,说明百色的蛇类尽管种类较为丰寓,但种群数量却普遍稀少。

1.2.2.2  广西柳州蛇类资源

柳州位于广西的中北部,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0.7,平均降水量1425mm[13],非常适合蛇类的生长活动。从20055月至200611月,选择柳州市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作为调查地,对野生蛇种类进行了局部的调查[14]。鉴定调查地共有蛇种:5科,即盲蛇科、蟒科、游蛇科、眼镜蛇科和蝰科;15属,即盲蛇属、蟒属、游蛇属、环蛇属、眼镜蛇属、蝰属、蝮属等;26种,即盲蛇、蟒蛇、赤链蛇、王锦蛇、玉斑锦蛇、乌梢蛇、眼镜王蛇、五步蛇等。而柳州市区的蛇种为12种,主要有玉斑锦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草游蛇、灰鼠蛇和中国水蛇等,不足总数的一半。这可能是由于市内蛇的食客多而密,见蛇便捉,甚至还刻意去捕蛇吃。而郊县捕蛇者主要以蛇农为主,但蛇农并非主要靠捕蛇为生,只是闲时去抓蛇来卖,以图增加经济收入。

1.2.3    福建省蛇类资源现状

福建省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蛇类的生存和繁衍。福建有7 388615,其中毒蛇32种,无毒蛇54种,种类仅次于云南和广西,居全国第三位。除蟒(Python molurus)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外,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眼镜蛇(Naja atra)、滑鼠蛇(Ptyas mucosus)被列为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福建省蛇类种类虽然较丰富,但是由于过度的利用和栖息地的破坏,80年代以来,蛇类资源急剧下降,特别是一些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物种如滑鼠蛇、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眼镜蛇、眼镜王蛇、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等的资源日渐枯竭。

1.2.4    广东省蛇类资源

1.2.4.1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惠州市博罗县中部, 紧靠北回归线南侧。保护区森林覆盖率 88.4% ,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年平均气温 21.7,1月份和7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12.528。经过20073月到20105月的专项调查16,综合文献及调查结果 ,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纪录蛇类有 545,占中国已纪录蛇类物种数22 % ,占广东省已纪录蛇类物种数(97)46.4% ,其中盲蛇科(Typhlopidae)1 ,蚺科(Pythonidae)1,蝰科(Viperidae)4,游蛇科(Colubridae)34 ,眼镜蛇科(Elapidae)5 ,且以游蛇科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 75.6%)。从物种多样性来看,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蛇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1.2.4.2        粤北山区蛇类资源现状

    粤北山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的接合部。粤北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南岭山脉横贯其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有国家级动植物物种保护区两个:车八岭和南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每年选择蛇类活动高峰期68月进行调查,主要通过标本的采集、结合对邻近乡镇、市区的收购站及当地农民进行访问的方法,对粤北蛇类资源进

行了初步调查17。结果表明:粤北的主要山区有蛇类28种,其中游蛇科21种,占75%,眼镜蛇科4,蝰科3种,分别占14.3% 10.7%

在调查中对粤北山区的蛇类数量作了统计,每种共遇见总数>10者为优势种,110为普通种,<1为稀有种,极少或濒危种,此次没有遇见,但通过询问山民证实有点种。统计表明,优势种有翠青蛇、铅色水蛇、华游蛇3中,占10.7%;普通种5种,占17.8%;稀有种12种,占42.9%;极少或濒危种8种,占28.6%。多数为有经济价值的蛇类,其中列入中国红皮书的有王锦蛇、黑眉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9种,占32%。调查表明,粤北山区蛇类资源近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2.5    江西省蛇类资源概况

1.2.5.1        江西蛇类的物种多样性

据统计,江西现有蛇类64种,分别隶属于634属,占中国蛇类的31.1%。江西62种蛇中有18种为中国特有种,占中国特有蛇(54)46.3%,其中井冈山脊蛇(Achalinus jingganggensi)是江西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井冈山,由此可知,江西属于中国蛇类多样性和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

1.2.5.2        蛇类资源现状

江西省内分布的野生蛇类资源非常丰富,共有49种,其中仅蟒蛇一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物种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滑鼠蛇三种。本省境内较为常见的蛇类有乌梢蛇、翠青蛇、眼镜蛇、颈棱蛇、银环蛇、王锦蛇、中国水蛇、赤链蛇、短尾蝮、尖吻蝮等。

1.2.5.3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

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地理环境复杂,为蛇类的生长和繁育提供了良好环境。据文献记载,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蛇类33 18  隶属于321属,其中游蛇科1525,眼镜蛇科33,蝮科35种,游蛇科种类占75.76%

江西共有蛇类 62种,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蛇类占53.22%,江西省爬行动物分为 5个动物地理省,井冈山保护区属于赣中丘陵山地省,该省共有蛇类38种,井冈山保护区的蛇类占86.84%,可知保护区的蛇类十分丰富。

井冈山保护区的33 种蛇类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有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中,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列为濒危种(Endangered),王锦蛇(Elaphe carinata)、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a)、紫灰锦蛇(Elaphe porphyracea)、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银环蛇、眼镜蛇(Naja naja)和短尾蝮列为易危种(Vulnerable),乌梢蛇列为需予关注种(Least Concern) 眼镜蛇还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区的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Zaocysdhumnades)、银环蛇、眼镜蛇和尖吻蝮等6 种被列为江西省陆生重点保护动物。

1.2.6    甘肃陇东蛇类资源

     陇东系甘肃省东部,东起子午岭,西至六盘山,北连羊圈山,四周高而中间低,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地形复杂,境内 山、川、原、梁、峁、沟、谷兼备,以塬为主,地势大致由东、北、西三面向东南部倾斜;与动物生存有关的水系大部分属泾河流域,北部小部分属宁夏的诸河流域,东部子午岭的太白、林镇为北络河的葫芦河流域,全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气候特征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西北部少而东南部多。据统计,我过蛇类分布较广,其中甘肃省4科,21属,32种及亚种,且陇东共有蛇类16种,隶属于2科、819

1.2.7    贵州省蛇类资源

    贵州省在地貌上是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气温差异大,西部高山地区气温低,而东南部的峡谷地区气温较高。贵州纬度较低,南部接近北回归线,气候温暖,降水量丰富,西部地区受西南暖流的影响降雨较少。贵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喀斯特地貌构成的岩溶水域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全国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其中两栖、爬行类物种丰富,有相当一部分物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珍稀物种和贵州省特有物种。据统计20,贵州省爬行动物有 103 种,其中蛇目 78 种(包括亚种),隶属 6 27 属。贵州省爬行类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有 25 种,其中蛇类占18种,包括蟒蛇、王锦蛇、灰腹绿锦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指名亚种、紫灰锦蛇黑线亚种、三索锦蛇、黑眉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银环蛇指名亚种、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贵州特有的蛇类为,青脊蛇(Achalinus ater)、贵州小头蛇(Oligodon guizhouensis)、紫棕小头蛇三岛山亚种(Oligodon chinensis tamdaoensis)。

1.2.8    黑龙江省蛇类物种多样性

黑龙江省大部地区属中温带,北部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湿润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较长,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气温较高年均气温在1-4之间,年温差可达40。冬季积雪深厚,气候比较湿润。据调查统计21,黑龙江省的蛇类共计11种,占我国蛇类总数 的5.42%,隶属于26属,其中游蛇科58种,占我国游蛇科蛇类总数的5.44%,蝰科13种,占我国蝰科蛇类总数的13.04%。与我国其他省相比,黑龙江省蛇类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

黑龙江省的11种蛇类中,白条锦蛇和乌苏里蝮为优势种,且分布范围广。黄脊游蛇、团花锦蛇和赤链蛇为稀有种,分布范围极小,在近年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红点锦蛇、棕黑锦蛇和东亚腹链蛇为普通种,栖息环境比较单一。虎斑颈槽蛇为普通种,适宜生境较广,但分布范围较小。岩栖蝮和中介蝮为普通种,分布范围较小,二者在黑龙江省的分布无重叠。

1.2.9    浙江重点蛇类资源数量与生态分布

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和样带法,对浙江12个重点蛇种的数量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22。初步查清了这12个蛇种在其分布区范围的种群出现密度和种群资源量,分别为:赤链蛇,2.97/km260.47×104条;王锦蛇,4.57/km293.05×104条;玉斑锦蛇,0.39/km27.94×104条;黑眉锦蛇0.83/km233.80×104条;赤峰锦蛇,5.09/km20.36×104条;灰鼠蛇,1.04/km221.17×104条;滑鼠蛇,0.74/km215.07×104条;乌梢蛇,4.08/km283.07×104条;银环蛇,1.35/km241.23×104条;眼镜蛇,2.80/km257.01×104条;五步蛇,1.40/km227.96×104条;蝮蛇,4.37/km263.10×104条。    

生态分布的统计研究表明:在小地形类型上,下坡和山谷地带蛇类数量最多,主要为王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眼镜蛇和五步蛇;平地上次之,主要是赤链蛇、蝮蛇和银环蛇;黑眉锦蛇和玉斑锦蛇在平地与下坡及山谷地带分布数量不相上下。在小生境类型上,以灌草丛上蛇类最多,主要是眼镜蛇、滑鼠蛇、五步蛇和黑眉锦蛇;农田和旱地次之,主要为赤链蛇、灰鼠蛇和银环蛇;再是园地和乔木林,玉斑锦蛇主要在园地,五步蛇集中分布在灌草丛和乔木林;乌梢蛇和王锦蛇在上述生境均有分布,在灌草丛上稍占优势;蝮蛇则多见于农田、旱地、园地和灌草丛。

1.2.10 中国的蛇岛资源    

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蛇岛, 一个在中国, 一个在巴西。中国的蛇岛, 又名小龙山, 以盛产蛇岛蝮蛇(Agkistrodon shedaoensis) 而闻名中外。蛇岛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渤海中, 蛇岛气候属温带季风型, 年平均气温10, 无霜期为180d, 年均降水量为600mm。四面环海, 湿度较大, 温度日较差较小, 适合蛇类生活。天然岩洞, 石块散布, 适合蛇类藏身和休眠。岛上草木丛生, 覆盖率为80% 。有植物200多种, 黄榆、小叶朴为优势树种, 适合蝮蛇盘栖。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 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为1.8万条。蛇岛蝮蛇平均年增长率为6.60%, 年均死亡率为5.27% ,每年出生率为11.87%, 仔蛇成活率为55.6% 。蛇岛蝮蛇以4a 为一个种群增长周期,其种群增长模式属于罗辑斯蒂S增长型。这个增长型包含如下几个时期: 缓慢增长期、加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和平衡维持期。而在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安期或周期性的时滞和波动。

研究表明23, 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 发现以下因子是蛇岛蝮蛇种群增长的限制因子:气候、环境、食物、水源、人为活动、天敌、疾病。根据蛇岛蝮蛇的生物学特性, 建议采取措施对蛇类资源进行保护。

2          中国蛇类资源濒危原因

    中国蛇类濒危的原因除了自身的生活史特征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也会导致其种类数量逐渐减少,如食物资源的减少抑制个体的生长和繁殖,连续栖息地的丧失减少蛇类的物种多样性,资源过度的利用和商品化使得体型较大、具有较高繁殖力、怀卵数较多、在繁殖期行动比较缓慢的雌性个体容易被捕捉,在繁殖季节集中捕杀造成蛇类瓷源的迅速减少和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非法的收集和蛇类贸易,允许宠物爱好者非法持有和饲养蛇类等24

3          中国蛇类资源的保护

3.1  蛇类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保护宣传缺乏、力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有关蛇类资源保护的宣传资料较为缺乏,也缺乏有效的保护蛇类资源的宣 传机制,更缺乏宣传保护蛇类资源的相关保障,如相应的宣传经费等。

3.1.2 蛇类资源保护执法无力 

按照相关法律,所有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蛇类资源也不例外。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观赏等需要猎捕的,必须取得狩猎证。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部分人视国家法律于不顾,大肆非法捕获野生蛇类,捞取不义之财。

3.1.3 法制不健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蛇类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野生动物),可以限量猎捕经营,有的地方还发放了“经营许可证”和“运输证”,这样一来,就为蛇类资源的消耗开了方便之门。由于限量难,限量就变成了“无量”。

3.1.4     管理处于艰难状态

作为管理者,想管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人力严重不足,日常工作都难以应对,蛇类资源的源头管理只能是鞭长莫及。

3.1.5 对合法经营户服务支持与保护不够

    在蛇类经营者中,也有不少经营者想走驯养繁殖培育子二代经营之路,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的限制,往往屡试屡败,不得已又走上从野外捕蛇的老路。

3.1.6 开展技术攻关的合力欠缺

     科研院校与蛇类经营者没有很好地走到一起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科研院校之间、经营

者之间也缺少互动,蛇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仍有一道道难关没有攻破。

3.2   强化蛇类资源保护管理的对策

3.2.1  加大打击力度

    保护蛇类资源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严惩犯罪。要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经营野生蛇类的行为,做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

3.2.2  加强保护蛇类资源的宣传

    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深入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蛇类资源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意义,把保护野生蛇类资源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2.3   积极鼓励开展驯养繁殖等科技攻关,加强繁养技术的推广

    要鼓励有一定资金优势和技术条件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开展蛇类的驯养繁殖,也可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科研院校可给予技术支持,国家通过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林业主管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发放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猎捕证,让他们在法律的保护下为我国蛇类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利用作贡献。要通过科技攻关,争取在市场需求的主要蛇种方面取得驯养繁殖技术突破。积极组织开展驯养繁殖成功的野生蛇种繁养技术的普及工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培训等手段,使蛇类资源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得到普及,按照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形式,或组织专业合作社形成驯养繁殖、经营、加工利用的产业链,为群众增收,使野生蛇类资源真正得到保护。

3.2.4  完善法律法规,增强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蛇类保护的可操作性

    增加“三有”野生动物经营的许可条件,只有在能驯养繁殖子二代的条件下才可经营利用;同时对野生动物经营实行标识制度;增加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的全过程都要有监督和管理权等。

3.2.5     不断提高蛇类资源的管理水平

(1)严格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管理。(2)实行蛇类经营利用的标识制度。(3)实行放生制度,大幅度增加野生蛇类种群数量。(4)提升蛇类的保护级别。(5)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执法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在自然保护区猎捕野生蛇类的要坚决依法从重惩处,决不姑息。(6)开展蛇类资源保护管理试点示范。

总结

由于蛇类是自然界中的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农、林、牧丰产的重要作用,是提高生态效益的 重要资源动物,并且蛇类作为试验用生物、药用动物和观赏动物都有相当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25。所以,保护蛇类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大力的重视和关注,才能保证全世界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物种的多样。就我国的蛇类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的现状,应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比如野生蛇类资源严格管理,控制人工养殖与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稀有蛇类要开展蛇类栖息地的研究和保护;加强宣传力度,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蛇类的违法行为,加强保护区建设,保护蛇类栖息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为蛇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研究蛇类的保护生物学,了解蛇类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作用,监测濒危蛇类的动态与种群恢复研究,寻找危机的根本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蛇类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以便长久的保存我国蛇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上一篇:蛇与庄稼

下一篇:你知道为什么要保护蛇吗?

蛇类保护
  • 蛇类保护

版权所有: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ChangSha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双路保利西海岸B2栋1单元4202

联系电话:0731-89720789 邮编:410205

电子邮箱:cswca_2012@163.com

技术支持:视差文化

建议使用1600×1200分辨率  湘ICP备13012667号